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

专题推荐

社区首页 首页 > 思政园地 > 专题推荐 > 正文

【美丽中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价值立场

发布于: 2019-10-31 10:56:10    来源:

2019-10-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乔默之 刘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实践活动的原则和依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人民性是其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这一价值立场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和“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国内、国际两个基本维度。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立场的首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为了人民的价值旨归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多个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会成为党和政府特别关切的大事,缘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而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匮乏、污染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绊脚石。为了突破制约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生态环境瓶颈,提高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需求上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党和政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从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的内在构成要素出发,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民生福祉的高度,明确提出“环境就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在环境民生问题上要有明确的意识和高度的责任,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新空气、干净水源、安全食品、宜居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为抓手,重点解决好环境领域中各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及民生福祉,实现中华民族绿色永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立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人民群众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指明“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开展都需要凝聚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事业的最后胜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全民动手”,“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如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从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四个方面入手,构建源头参与、全程参与的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体系,通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和生活的绿色转变。

最后,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着眼于满足国内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而且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面对全球范围内蔓延的生态危机,中国从“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的理念出发,明确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一方面,中国参与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世界气候大会等全球生态安全会议,努力推动和促成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合作,携手共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和帮助落后国家及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培训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举措,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走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目标、思路和举措无不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发展命运的重大关切和积极贡献,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